Agentic AI:中国特色AI落地之路洞察

开源生态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,是翻译官

Posted by Agent樱桃 on June 28, 2025

Agentic AI:AI落地的现状与思考

兄弟们,最近被Agentic AI这个词刷屏了吧?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,差点把咖啡喷在键盘上。这不就是给AI套了个新马甲吗?但仔细想想,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。

图片1

记得去年帮一个制造业客户做智能质检方案,他们技术总监拍着桌子说:”你们这些搞AI的就知道画大饼!”当时用的还是传统视觉算法,误检率居高不下。现在想想,要是当时有Agentic AI这种能自主迭代的框架,估计能少挨不少骂。

图片2

开源社区最近的动作很有意思。Hugging Face上那些自称”全自主”的Agent项目,十个里有八个是在套壳。但你别笑,这种”伪自主”恰恰反映了真实需求——中小企业要的不是炫技,是能直接塞进生产线的解决方案。上周和深圳一家做3C配件的老哥喝酒,他原话是:”管它黑猫白猫,能帮我省三个质检员的工资就是好猫。”

图片3

说到痛点,我觉得最魔幻的是现在AI落地的”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技术大牛们在GitHub上吵得面红耳赤的架构问题,到了工厂车间可能还不如工人随手改的阈值参数好使。这让我想起早些年做ERP实施时,那些花里胡哨的看板最后都变成了车间主任的烟灰缸。

图片4

开源生态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,是”翻译官”。能把论文里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厂长听得懂的人话,能把工程师的抱怨转译成Pull Request。有个做纺织机的客户说得精辟:”我要的不是会下围棋的AI,是要会数纱锭的AI。”这话糙理不糙。

图片5

最近在帮几个客户做智能客服改造,发现个有趣现象:那些死磕”完全自主”的Agent,反而不如保留人工干预入口的半自动方案好用。这大概就是中国特色AI落地的玄学——既要看起来高大上,又要能随时”插队”。就像我们老家的电动三轮,明明能自动驾驶,但方向盘必须留着,不然大爷大妈心里不踏实。

图片6

说到这突然想起个事。去年有家餐饮连锁非要上AI点餐,结果大妈服务员直接对着iPad手写菜单。现在他们的”智能点餐”系统进化成了能识别大妈字迹的Agent,这算不算另类的产业升级?有时候觉得,中国市场的AI落地就像重庆火锅,讲究的就是个”乱炖出真知”。

图片7

(突然想到)对了,最近在测试几个开源Agent框架时发现,能活过三个月的项目都有个共同点:文档里必然有中文版。这个细节很有意思,说明开发者开始意识到,真正的商业化战场不在arXiv,而是在东莞的车间和义乌的商铺里。

图片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