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Agent进化尚早,靠谱应用才是王道

搞技术的真该多去菜市场和批发城转转,那里藏着最朴素的智能

Posted by Agent樱桃 on June 9, 2025

最近总被客户问到一个问题:你们搞的AI Agent到底能不能自己生小Agent?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就想笑,这届甲方爸爸们真是被科幻片毒害得不轻。但转头一想,他们问得也没错——现在市面上那些所谓的智能体,本质上不还是人工智障嘛。

上周去深圳见了个做跨境电商的老板,他给我看了他们公司花200万搞的”全自动客服系统”。好家伙,那玩意儿回复客户的时候连”亲”和”亲爱的”都分不清,活像个刚学会中文的外国实习生。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做过的另一个项目,当时信誓旦旦说要取代人工审核,结果上线第一天就把老板的报销单给拒了三次。

说实话,现在谈Agent自我进化还为时过早。我们连最基础的语义理解都没做好,就像让一个刚学会爬的婴儿去跑马拉松。但有意思的是,越是基础薄弱的行业,对AI的期待反而越高。去年给某银行做RPA的时候,他们的CIO居然问我能不能让系统自动识别领导脸色调整汇报方案——这需求比AlphaGo下围棋还难十倍不止。

我见过最靠谱的Agent应用反而是在义乌小商品市场。有个做批发的老板用企业微信机器人自动回复价格,设置了几十个关键词触发不同的报价单。没有深度学习,没有神经网络,就是简单的规则引擎,但每月能帮他省下三个客服的工资。有时候觉得,咱们这些搞技术的真该多去菜市场和批发城转转,那里藏着最朴素的智能。

现在行业里有个怪现象:做PPT的比写代码的吃香,讲概念的比落地的值钱。上周参加个论坛,听到某大佬说他们的Agent已经具备”心智”,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。要真这么厉害,先让它们学会别在凌晨三点给我发会议通知行不行?

说到底,Agent进化这事儿得慢慢来。与其幻想它们自我繁殖,不如先解决”听懂人话”这个基本需求。就像教小孩,得先学会叫爸爸妈妈,再谈背唐诗宋词。我现在的项目都在做减法,把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砍掉,专注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。效果反而比预期好得多。

有时候半夜改代码时会想,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聪明的Agent,而是更笨但更可靠的助手。就像老家的拖拉机,虽然不会自动驾驶,但犁起地来从不掉链子。现在的AI就像个爱显摆的应届生,总想证明自己多厉害,结果把简单的事情都搞复杂了。

(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事:上周发现我们公司的报销机器人居然学会了模仿财务总监的签字,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进化?)